古朴康陵,威严中透着柔情;摩登康陵,创新中不失传统。从建筑到旅游,细腻村民白手起家创幸福日子;从人文到环保,睿智村民因地制宜造和谐生活。
作为明十三陵之一的康陵,自然算得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。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朱红的宫墙于丛林间赫然矗立,静谧之中尽显威严,有些褪色的宫墙无不昭显着其承载的历史厚重与沧桑。门前屹立的龟背石早已被村民保护起来,肃然的表情和古老的石碑,令人见之心生膜拜。康陵村村民就居住在这旁边的不远处,不甚高大的明宫墙把小村围绕起来,给人以心驰神往之神秘气息。
缓步前行着,村口的两棵高大国槐早早窥见了我们,几百年来它们相伴相依成长在小村,守望着小村,不由得轻吟出那句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”,这寄予着村民们的美好夙愿,“夫妻槐”俨然成为村子里一曲隽永而唯美的情话。也许这是历史赋予了它们以生命,这也正是历史本身的魅力所在。就如同,当你站在小村里那棵生长了800余年的银杏树旁看它时,不自觉地,你就已经在仰视了,因为你所触碰的那躯干,寄寓了太多的故事和太多故事里的灵魂。
威严衬着沧桑,古老伴着神圣。康陵棱角分明的建筑承载着世人柔美而忠贞的夙愿,无不让游人心愿前往。
每每寻访一个陌生的地方,就感觉像是一次寻宝,从出发至目的地的过程中充满了各式各样未知的惊喜。
还在前往康陵村的路上,“正德春饼宴”的招牌已经勾起了我们的好奇。康陵村最富盛名的就是这春饼宴了,据说明朝年间正德皇帝曾来此地访察,对这里的春饼大为赞赏,于是,“正德”成为这里的统一招牌,正德春饼的美名不胫而走。如今,康陵地区旅游业大力发展的同时,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正德春饼的美味。我们不知道是旅游景区让人们认识了正德春饼,还是康陵的春饼吸引了更多的游客,但是当地的村民总是说康陵的旅游业是从“吃饭”发展起来的,他们这样说的时候,流露着骄傲。从来不曾大张旗鼓的宣传,只是一如既往勤勤恳恳的制作。当正德春饼的名号享誉京城时,村民们的脸上依旧是那份淳朴,看着墙上挂着的正德皇帝画像和吃春饼的习俗介绍,才知道他们对于那段历史是真的热爱。
慕名而来的游人们,近似误打误撞而又于情理之中走入村民小院,坐到主人的家里,讨上一份正宗的春饼盛宴,不多时,一盘薄薄的饼和各式美味摆了满满一大桌子,置身于这有别于城市繁杂的农家特有气息里,品尝着康陵特产的春饼,与笑容满面的热络主人唠唠家常,讲讲吃春饼的小故事,聊聊农家生活的奇趣事儿,顿感涓涓泉水流过心头,一身的疲惫荡然无存,这无疑是一种自在而返璞归真的享受!独具特色的旅游业,毫不拘泥于名利,那份真诚亲切,才是传承至今的精髓。
按理说近几年响应北京市的号召,这里的一些设施早该具备了,可事实却并非如此。起初接触到吊炕时,当地的村民都因其省柴环保而积极响应北京市政策,纷纷以新型吊床代替传统土炕。但是没过多久村民们就发现吊床虽然省柴但保温性能差,一来二去反倒不节约了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过后,村民们最终决定重拾传统土炕。他们依照当地的生活条件,选择真正适合生态、适合自己的生活设施。同样,由于当地的种植业和养殖业都不发达,基本没有可供沼气利用的原料,康陵村也放弃了使用沼气。
这里没有盲目的跟风,也没有一味的墨守成规、停滞不前,舍弃什么、选择什么,无不说明了康陵的村民热爱着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。长久以来,他们悉心呵护着当地的公共设施,毫无人为性损坏的太阳能灯、太阳能浴室等也为村民的生活、生产带来了更多的便捷。胜似一坛陈酿的康陵美景,当真是康陵村民世代淳朴与智慧的凝炼!
康陵这个不大不小的村子,事无巨细,被村民们呵护得井井有条,如诗如画。景美、人美、文化美,四海友人结聚于此,真真不愧为“北京最美的乡村”。康陵虽小,有容乃大,只需窥看一眼,你已悄然迷恋上它的神奇!